“将一辈子奉献给了大桥,不留遗憾。”在从业30年之际,中交二航局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项目经理付望林这样感慨。
这位曾参与过武汉阳逻长江大桥、贵州坝陵河大桥、江西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等4座世界级桥梁建设,参建项目3次摘下“鲁班奖”的建桥能手,几乎倾尽所有热血,奉献给了交通建设事业。在问及“缘由”时,他的答案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既然与大桥‘有缘’,就要用全力建出最好的大桥。”
能战斗,更要敢冲锋
1993年,付望林来到二航局五公司第一施工处,开始负责混凝土搅拌、电力管理等技术工作。之后,他连续在3个码头项目和2个公路项目“深造”,逐渐学会了现场管理、生产组织等,期间还通过努力在武汉市一次技术类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对工程建设有了些底气。
“我想建大桥。”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二航局开始涉足特大型桥梁施工领域,付望林在内心也开始萌发这样的愿望。当时,我国桥梁建设行业快速发展,一时间大桥林立、无数天堑变通途,看着他们的身影,年轻的付望林心生向往。幸运的是,从1997年底开始,他得以“圆梦”,作为技术员先后参与了九景高速北港湖特大桥、军山长江大桥、武汉府河大桥等桥梁的建设,并逐步开始负责现场管理工作。
随着现场管理经验的积累,付望林“上手”很快,他管理的工区或岗位,经常是项目上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得到领导与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经历阳逻长江大桥四年多的“磨炼”后,2007年底,他担任二航局贵州坝陵河大桥项目副经理,成为大桥建设领导团队的成员之一。
然而,与他设想不同的是,大桥建设的困难并不仅仅在于技术与管理。2011年夏季,九江市遭遇规模超1998年的特大洪水,严重威胁到正在江中央施工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和江堤边的项目驻地安全,为了保证项目设备物资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最早接到洪水预警时,项目部就安排大量员工与工人陆续撤离到主堤之外,只留下项目领导、党员与部分工人仍在坚守项目驻地,随时应对险情。
洪峰过境,项目火速召集党员突击队,开始防汛救灾工作。当时,付望林是预备党员,但他主动要求与突击队队员们一起行动,坚守在防汛第一线。上游水中漂浮物席卷而来,堵住了栈桥下的排水孔,延伸到江中央2公里长的引桥直接与洪流对抗,脆弱得像“浮萍”。为了快速解决这个困境,付望林与党员突击队一起走上了栈桥,同工人们一边清理堵孔,一边将围堰与栈桥上的电力系统、贵重设备、材料等运往安全的地方。
江水没过桥面,这支队伍“飘”在茫茫无际的江中央,虽然已经做好了安全措施,但汹涌的江水和脚下随水波震动的栈桥让所有人的心都经受着煎熬。“我们的身前就是大桥的主墩,越早抢下损失越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冲在最前面!”时任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潜军的一席话让付望林深受鼓舞。最终,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用2天时间完成了物资抢运及栈桥疏通抢险工作,并使用沙袋加固土堤,配以24小时人工巡查,1个月后顺利挺过汛情,保住了原先建设的一些基础工程。
这次经历就像是一堂教科书式的模板。在2016年沌口大桥项目遭遇洪水时,五年前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汛情”再现,付望林再次留在了抗汛一线,带领工人们成功保护受到洪水威胁的项目部。“党员不仅要能战斗,更要敢冲锋,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我们的担当。”付望林表示。
能扛责,更要求突破
“只有发挥好了工作部署上‘扣扣子’、职责履行上‘担担子’、任务落实上‘钉钉子’精神,才能建设出高品质工程。”付望林说,从项目整体管理到现场具体施工,必须亲自参与进来“心里才有底”。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中交二航局负责施工的北岸主塔处于极其松软的泥质粉砂地层,为保证大桥“站稳脚跟”,主塔群桩基础设计深度达到117米,单桩直径为2.5米,这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桥梁建设中都十分罕见。在当时,如何确保桩基施工的垂直度、进度与质量成了最大的难题。
经过具体分析,项目团队围绕如何保证钻孔速度与质量、如何保证成桩质量两个主要问题展开攻关。付望林与项目总工陈诚牵头成立了攻关小组,并在主墩工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技术工程师 党员现场管理员)的积极参与下,反复对比理论技术与现场实际效果,寻找“最优解”。
“施工现场是质量的源头,质量是大桥的根本。要把第一枚扣子、第一挑担子、第一颗钉子牢牢把握住。”在不懈努力下,攻关小组通过改进钻机钻头与钻孔工艺,成功解决了速度问题。而对于成桩的质量,付望林更加“执着”。
当钻孔深度达到了126米,符合常用规范的泥浆已难以适用于现有的桩基浇筑,而这种泥浆作用于保持孔壁的稳定和防止泥沙沉积,是保证成桩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进度推进会上,项目团队针对是否重新调配泥浆进行了激烈讨论,部分施工班组认为目前胶体率达到96%以上,含砂率达到2%以内的泥浆已经达标了,不用再费时费力重新调整。而付望林等人的想法最终征服了大家:“磨刀不误砍柴工,调整泥浆不仅是为了更快清孔,更是为了减少桩底沉渣,是十分有必要的。”最终,在多方配合下,项目团队调制出了胶体率98%、含砂率低于0.5%的超高标准性能泥浆,有效保证了桩基成孔质量,经检测,60根桩基均为一类桩。
“实践出真知,‘下沉’到施工一线才能真正抓得牢、管得住。”在承台浇筑时,付望林全程进行跟踪管控,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控方法的选定、模板的安装精度等,在三天两夜的浇筑过程中还组织技术人员24小时监督,最终承台的强度、外观均获得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一致认可。
能向上,更要善学习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付望林说,30年来,我们的桥梁建设技术在高速发展,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征程中,自己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2010年,付望林调往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担任项目副经理,首次遇到了“建桥明星”杨志德。这位领衔建设了多座具有世界影响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中国建桥纪录,助力中交二航局一步步跻身中国建桥“第一军团”的传奇人物,给予了付望林深远的影响。
彼时付望林正值壮年,已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获得了公司的高度认可,然而在杨志德面前,自己更像一名“学生”。“他就是‘行走的教科书’,他每次来,我都巴不得他能再多留一会儿,我再多学一些。”付望林说。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西省筹资建设的第一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跨长江高速公路桥梁,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对大桥的质量与外观都有严格要求。为了建设出更高品质的大桥,他们经常邀请杨志德到现场指导工作,一次往往就是好几个小时。
“杨局他走过的地方,全都是知识点。”付望林说,杨志德经常是边走边教,凡是眼睛看到的不合理、有优化空间的地方,他都会一一指出来,给出解决办法。从大型吊装设备安装的规范提醒、现场文明施工环境的保持,再到大桥外观的修整,甚至是小到施工铲车的选型,杨志德都给出了许多建议。在他的帮助下,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杨局这种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和丰厚的建设经验,令我受益终生。”付望林表示。
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始终牢记着“为党工作,为企服务”的职责,积极配合项目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内活动,发挥好带头作用,带动党员与团员青年们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参建项目的党支部多次获得各级优秀项目党支部、红旗项目党组织等称号,为公司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随着时间的积累,一直保持学习心态的付望林也在不断“升级”,双柳长江大桥项目是他参与建设的第5座特大型大桥,开工9个月以来已经获得业主单位2022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2022年度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已布局成型;项目着力推进“平安百年品质示范工程”创建,并被选为中交集团品牌视觉识别标准化试点项目和中交二航局pg电子竞技平台的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新的机遇与挑战出现在了“建桥能手”付望林的面前。
“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是前进的不懈动力。”这是付望林坚守了半生的职业信念。(许豹 陈嘉伦 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