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力的三要素是作用点、方向和大小,效果是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由此联系到基层党建需把握好“三要素”精准发力,培育政治坚强、本领高强、作风顽强的党员示范岗。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地下工程方案集中编制党员示范岗”负责人马超常说:“从力的本质出发,以服务一线为出发点,以党员示范为引路灯,以吃苦耐劳为力量源,方可焕发党建新活力!”
调准“作用点”
“长度741米的葵涌站场区下伏溶洞累计超过1077个,溶洞见洞率之高、分布之密、连通性之强,放眼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实属罕见。”中国工程勘察大师范仕凯在深圳大鹏支线项目专家咨询会上说道。马超深知保质保量完成岩溶勘察及处理工作是本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作用点”所在。
专业人做专业事,马超想到了地质专业出身的刘东军,“大鹏支线项目葵涌站地质极其复杂,需要技术中心支持,党员需要冲锋在前!”接到任务后,刘东军立即奔赴现场,投身于岩溶处理工作中。面对地质图上密密麻麻的“圈圈”,他迎难而上,从钻孔布孔、芯样分析、溶洞填充方案制定至回填质量验收,与项目部共同发力为地下岩溶勘察及处理制定一套“组合拳”。功夫不负有心人,眼看现场施工一步步走向正轨,他如释重负。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刘东军是众多中心技术人员中的一个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守住这个点是他的使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项目需求为导向,在一线中实践、从项目中成长,有朝一日终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他坚定地说。
锚定“作用角”
“一切工作到项目,方案编制要服务于一线施工。”这是技术中心地下工程方案集中编制党员示范岗成立之初的宗旨。
广州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广州地铁12号线项目面临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马超深知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再难的骨头,也得啃!”他迅速组织团队骨干开展方案编制策划,制定针对性方案,但方案集中编制组刚成立,安排谁去跟踪方案实施让他犯了难。
“我是党员,我先行。”党员示范岗党员杨志勇自告奋勇揽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杨志勇是一名盾构隧道施工青年技术骨干,2020年刚结束成都地铁17号线技术服务工作,就立马踏上了开往广州的高铁。
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这是他入职以来总结的工作宗旨。面对方案编制初期存在的沟通问题,他长期驻扎一线办公,有效发挥着方案编制者与方案使用者的“桥梁作用”。官大区间盾构下穿大直径车站围护桩施工方案涉及广州地铁集团级风险,“这么大直径的桩、这么粗的钢筋,公司目前还没干过。”项目总工向技术中心发出了技术支援“请求”。收到这一“请求”后,他义无反顾投入到一线“战斗”,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7层楼高的工作井、近3公里长的隧道每天来回走两趟,从施工参数制定到隧道成型质量把控,整整两个月全程跟踪方案实施,最终盾构安全顺利穿越并得到广州地铁集团的表扬,他却说道:“方案有很多地方考虑不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正是他这种“孺子牛”的精神,两年来保障了项目十余个重大风险方案的顺利实施。“哪里有困难,我就去哪里。”他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初心,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夯实“作用力”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连墙锚碇基础,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双回字型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这一技术壮举涉及超深异型地下连续墙高精度成槽、超重钢箱高精度吊装、钢箱偏位、混凝土绕流等诸多世界级难题,施工难度无疑是地连墙领域的“天花板”。业内专家曾表示:“张靖皋大桥的成败看锚碇,锚碇的成败看地连墙。”
有难不畏难,有苦不言苦,心中有信仰,党员有力量。党员示范岗党员贺祖浩作为部门技术骨干,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一艰巨任务。
由于此结构在国内外没有先例可循,试验段方案编制前,他根据结构特点及质量要求,梳理出100多项技术问题并形成清单,再逐一解决,最终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实施方案,得到了项目部的高度认可。
钢箱高精度安装是新型地连墙接头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首幅钢箱吊装下放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焦急地反映:“钢箱垂直度偏差已达预警值,多次调整倾角都没有减小,赶紧想办法!”当时正处现场的他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电脑,开始分析数据并调整算法,与项目部同事一起奋战至凌晨3点,终于实现了钢箱高精度下放。
无论是现场蹲点驻守,还是室内挑灯夜战,随处都可见他的身影,同事们都戏称他为“拼命三郎”。但他却毫不在意,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也是无数奋战在一线党员中的缩影,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一股战无不胜的力量。
技术中心岩土隧道技术部党支部在创建“党员示范岗”过程中,注重“三要素”,做到了党建引领精准发力,实干担当奋勇攻坚,服务身影涉及公司多个地铁、顶管及桥梁项目,未来也将继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服务项目过程中协助项目“控风险、提质效”。(黄新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