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灵魂的纯净与内心的宁静
——读《沉思录》有感
五分公司江西石虎塘船闸项目部 周艳芳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沉思录》这本书,只是单纯的被它精美的印刷以及温总理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颇高的评价所吸引。初读这本书,觉得很是晦涩难懂,平铺直叙的语言也丝毫谈不上多么的精彩和引人入胜,书中充溢着:神灵、宇宙、道德、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也让我没能坚持读完它便放在了一边。直到经历了一场挫折后,无心做任何事的我,宅在家里整整两个月,再次拿起《沉思录》,一字一句,细细地读完全书,我居然豁然开朗,原本躁动消沉的心也逐渐变得平和而缓慢。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南京工业大学时也曾说过《沉思录》是他的枕边书,他可能读了有100遍了,每天都在读。美国教授费迪曼在他的著作《一生的读书计划》中将《沉思录》列为必读书目之一。由此可见,这部历史上伟大的哲学经典著作的价值。北大教授何怀宏曾经这样中肯地评价“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他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是如此的深信及赞同。在一度消沉之时,能够细细的品味它让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沉思录》的高贵和优雅来自作者庄重、纯净的思想主题以及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沉思录》的作者是古罗马帝皇马可•奥勒留,他是古罗马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文中字里行间都是以“你……”的口吻来叙述,就是纯粹自我的对话。让人感觉这些文字仿佛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真诚质朴的语言直抵人心。在马可•奥勒留近20年统治下的古罗马帝国,曾经战乱不断,灾害频发。作者通过《沉思录》表达了自己对身处宫廷和所处混乱外界环境的深刻感受以及追求冷静、达观的生活态度。
《沉思录》不同于一般哲学书籍的地方在于,它所记录的是作者一生的内心反思。马可•奥勒留在书中这样写道:“我们都要预备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们的同类,我仍旧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没错,世界是复杂的,社会也是复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要对自己好,面对那些心术不正,心怀不轨的人,如果我们心怀恨意,以怨报怨,结果将会是永远的不安宁。我们只有做到尽可能的宽容他们错误的行为,用我们善良的内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向善。同时以求自己的内心也能获得安宁。书中“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这也正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这句话还让我联想到一句古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可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是少中之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对他人的要求那么的多那么的苛刻,更无需对他人的一点小错误耿耿于怀,不妨把视线从他人身上移开,转而重新审视自己,以容己之心容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样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继而不断地自我完善。
世俗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和挫折而犯错和痛苦不安。奥勒留的话如同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说“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乱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将它打发掉的。”没错,现实生活让我们痛苦了,其实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导致的痛苦,而不是生活本身难以承受。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那么就该反省和除去自己的意见和观念,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生活的种种。对于生活,我们既不用追逐,也不能逃避,因为刻意地追求和逃避只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平常心去面对,或许反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马可•奥勒留在两千年多年前写下了《沉思录》,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在阅读这部著作。这应该就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它让我明白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只要自己内心保持足够的平静,就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它让人想要变得更加善良、宽容和平和,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我尊重大地,平凡的活着,我坚信只要自己保持这样平淡的心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就一定会达成所愿。
《沉思录》是一本心灵需要的读物,真诚的推荐所有想要寻求内心平和与宁静的人,用心阅读此书。